北方天气“南边化”了吗
本年夏日,我国北方地域降雨显着偏多,“北方雨水为何频仍光顾华北与西北”“北方天气南边化了吗”等话题频仍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气候为何非常?公众应怎样科学防范?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干景象专家。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国“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在这约一个月时间里,北方降水频仍,华北、黄淮、东北等地迎来整年最会合降水时段,其总降水量通常可占整年三分之一。
而本年北方的雨,尤为差别。7月以来,北方地域接连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降雨落区高度重叠。中心景象台监测表现,本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正式开启,与常年均匀开启日期(7月18日)相比提前了近半个月,为1961年以来最早。
北方的雨不但下得早,强度也大。数据表现,本年“七下八上”期间,内蒙古河套地域至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北京大部、天津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偏多1倍以上。此中,北京密云上甸子、河北茂盛、内蒙古凉城、山西阳高等33个国家级景象站的累计降雨量冲破汗青同期记录。单日降雨强度也很惊人:华北地域共9个国家级景象观测站单日降雨量突破汗青极值,比方河北易县,7月25日单日降雨量达212毫米,一天的雨量凌驾了本地常年整个7月的降雨量。
有专家指出,北方连续强降水与大气环流非常,特殊是西平静洋副热带高压的非常有直接关系。7月以来,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北并稳固维持,副热带高压西部和北部边沿偏南暖湿激流强、大气不稳固性高,为北方连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热力条件。
别的,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热带体系活泼,也额外增强了向北方地域的水汽运送。副热带高压北部边沿的西风带短波槽等气候体系运动较为频仍,致使降水过程在北方多地反复出现。
副热带高压非常是否与环球天气变暖有关?国家天气中央天气猜测室首席预告员支蓉先容,从年代际标准看,环球变暖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梯度,推动副热带高压带向极地方向移动,团体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北界向高纬度拓展。
究竟上,北方如许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早有端倪。“有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球多数地域极度湿热变乱明显增长。在此配景下,华北地域自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出夏日湿高温变乱频次快速增长的特性,增速靠近干高温变乱的3倍。”支蓉说。
北方天气真的在“南边化”吗?国家天气中央天气变革监测预估室研究员石英告诉记者,团结国当局间天气变革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陈诉指出,自20世纪中期以来,环球陆地强降水变乱的频率和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1世纪大概进一步增长。
石英先容,预计将来我国北方大部门地域降水和极度强降水都将增长,包罗大雨日数增长,增幅出现“西北—东南”由少至多的分布形态。新疆和青海南部部门地域呈淘汰趋势,而华北南部和东北南部增幅明显,高排放景象下增幅凌驾1.4天;一连5日最大降水量也呈增多趋势,内蒙古中部、华北南部和东北南部为增幅大值区,高排放景象下凌驾12毫米。但要说北方天气“南边化”还需连续监测研究确定。
面临北方强降水频次增长的趋势,应怎样增强防护?国家天气中央天气变革影响顺应室工程师黄明霞提出,应构建“以防为主、防抗救相联合”的全流程相应机制,从预警发布、工程防护、公众教诲到灾后规复等多环节提拔应对本领,连续加强全社会的天气顺应本领与风险防范意识。
专家发起,在公众康健方面,美满康健天气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动态监测降水相干感染病与康健风险,多渠道向公众发布风险提示;增强公共卫生底子办法建立,强化雨季饮用水源羁系与水质监测;医疗机构应订定洪涝后常见病症的诊疗预案,并开展针对性汛期康健科普宣传,提拔公众自我康健防护意识和本领。
在都会应对方面,体系推进排水管网等底子办法改造升级,构建精致化都会内涝监测预警体系与智能调理平台,实现预警信息和避险指引精准推送;增强地下空间、立交桥等重点地区防护,健全以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提拔多部分协同抢险本领。
在农业生产方面,加速农田沟渠疏浚和排涝办法建立,推广“海绵农田”模式,加强农田蓄水与调控本领;依据涝渍风险调解莳植布局,高风险区推广耐涝作物与顺应性莳植模式;强化强降水智能监测与预警服务,实时构造抢收与应急排水;灾后敏捷开展清淤、补肥和促长步伐,增强病虫害监测防治。(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