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众怀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
10月25日,志愿军老兵士在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仪式现场向义士墓献花。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新华社沈阳10月25日电 题:中国大众怀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
新华社记者武江民、洪可润
89岁的南启祥有一把伴随他多年的军号,每年10月25日都会拿出来擦一擦、试一试。70多年前,他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担当司号员,一次次吹响冲锋号,战友们闻号而动,不屈不挠。
“本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我想再吹一遍军号。”南启祥说,之前吹的是冲锋号,如今吹的是胜利号,他想告诉战友们故国如今多么强盛。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于25日打响抗美援朝战役的第一仗。在这场战役中,有19万7千多名好汉儿女为了故国、为了人民、为了宁静献出了名贵生命。
这是10月25日在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拍摄的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建于1951年的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是现在中国最大的专门安葬和怀念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捐躯义士的陵园。每年,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国大众自觉来到这里,给好汉们省墓、献花。70多年来,来此观光、祭扫已远超万万人次。
这几天,义士陵园的志愿军义士墓前又多了苹果、糖块和罐头。24岁的刘秋云来自江西省南昌市,她在义士墓碑前放上了一个苹果:“我不停记得讲义里的故事:几天喝不上一口水,却分不完一个小小的苹果,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人们在致敬好汉中传承赤色基因,在重温汗青中引发奋进气力。
比年来,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好评连连。从影戏《长津湖》《志愿军:生死之战》到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冰雪尖刀连》《能文能武李延年》,人们在影视剧中追忆好汉、感受精力、通报气力。
在这些作品的批评区里,网友们留下了一条条感人至深的批评:“先辈用热血换来宁静,我们要扛起责任,把故国建立得更强盛”“你用18岁的冲锋,换我18岁的星空”……
96岁的老兵士程茂友本年到场了九三阅兵运动。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望着国旗保护队迈着整洁划一的步调走过,他的眼睛里闪起泪光,“我想告诉战友,故国强盛了,他们如愿了”。
“本日的中国,有刻意、有本领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土完备,任何霸凌都吓不倒我们。”程茂友说,中国人怀念抗美援朝战役,是要从中罗致气力。这份从战火中淬炼出的精力,将继承照亮进步的门路。
10月25日,志愿军老兵士在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仪式现场预备向义士墓献花。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一个多月前,中国刚刚迎回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义士遗骸,30位志愿军义士英灵安息于阔别已久的故国大地。现在,中国已一连12年、累计迎回1011位在韩志愿军英烈遗骸。
当天,空军某部“榜样空降兵连”的官兵代表受全连官兵委托,带着连旗,替老班长黄继光接战友回家。站在黄继光墓碑前,他们蜜意地说:“老班长,抗美援朝战役,你们以‘钢少气多’,克服了武装到牙齿的侵犯者们,现在我们‘钢多气盈骨更硬’,有信心有刻意有本领克服统统来犯之敌。”
在黄继光的故乡四川省德阳市,每年很多群众走进这里,惦记和怀念好汉。当年黄继光捐躯后,母亲邓芳芝曾在故乡院中的梨树下立下家规,黄家的孩子以后不管男女,长大后符合征兵条件,都要去参军。现在,黄继光家属已有18人参军。
家住沈阳的王依诺是一名少先队员。每年,她都要跟着父母去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惦记先烈。“我在讲义上看过他们的故事,我以后想考国防科技大学,像他们一样保家卫国。”11岁的王依诺说。
【责任编辑:刘桢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