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卢 发表于 2025-10-27 20:55:02

从“一纸论文”到多元评价:多所高校冲破结业生唯论文单一评价模式 ...


漫画/李晓军
  编者按
  比年来,关于“本科结业论文存废”“实践结果可否替换论文”的讨论连续升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一系列探索更将这一议题推向公众视野。高等教诲评价体系正面对“破”与“立”的磨练:既要回应“论文注水”“与实践摆脱”的实际质疑,又需保卫学术练习的焦点代价;既要满意多元化人才造就需求,又要筑牢结业质量底线。
  为此,法治经纬版本日推出一组深度报道:一篇聚焦高校实践结果替换论文的详细探索,拆解“替换方案”怎样落地、怎样规避风险;另一篇跳出“存废之争”的表层讨论,深挖高等教诲转型的布局性抵牾,探究结业评价体系改革的根本方向。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赵丽
  □ 本报见习记者 王宇翔
  不消写结业论文,靠比赛奖项也能拿学位?
  克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发布的一则关照,在高校门生群体中引发热议。关照明白,2026届本科结业生可申请用四类结果替换结业计划(论文),分别是高程度比赛获奖、创新实践项目结题、学术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
  这一政策并非个例。比年来,从研究生教诲到本科教诲,多所高校连续启动结业稽核改革,试图冲破“唯论文”的单一评价模式,但“怎样包管质量不滑坡”“怎样制止制度被钻空子”等题目,始终是改革绕不开的焦点。
  多校探索“论文替换”路径
  《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用实践结果替换传统学位论文的探索,早已在研究生教诲范畴先行。
  2025年山东大学研究生结业仪式上,国家首批工程硕博士造就改革专项研究生王茜,成为山东省首名不消提交学位论文,仅依附实践结果完成答辩并得到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同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也举行了两场特别的硕士答辩会——没有传统的学位论文,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财产实践陈诉和实物结果。2022级工程硕士张百川与赵越东,成为学校首批以产物计划类实践结果申请学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在本科教诲层面,“论文替换”的探索同样出现多样化趋势。
  温州大学鼓励本科生用创业结果替换结业论文;浙江农林大学则将比赛结果纳入结业稽核体系,明白规定本科生若到场中国“互联网+”大门生创新创业大赛、“挑衅杯”等国家级赛事,并得到二等奖或银奖以上结果,可申请替换结业论文;宁波大学科学技能学院则针对文科专业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汉语言文学专业门生以签约作者身份在着名网络文学平台完成的作品,可取代结业论文申请结业资格。
  对于“论文替换”政策,差别专业、差别需求的门生反应差别显着。一些门生以为这是个好时机,可以把精神放在更感爱好的实践项目上;另一些门生则担心竞争会更猛烈,究竟结果要求高,答辩通过率又低。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2026届本科生,此中12名门生表现“乐意实验”,8名门生则选择“服从传统论文”。
  需鉴戒“钻空子”风险
  “相较于传统结业论文,‘论文替换’方案的实用范围更窄、实行难度更高,对门生、西席、学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监察法教研室副主任袁浦说。
  袁浦在研究多所高校的改革政策后发现,传统结业论文作为一种成熟的稽核方式,具有三大不可替换的上风:
  一是体系性,它涵盖了从发现题目、查阅文献、计划研究方案、严谨论证到体系表述的完备链条,能让门生担当完备的学术练习;
  二是规范性,通过论文写作,门生可以学习引证规范、格式规范、学术伦理等学术共同体服从的根本准则,造就学术素养;
  三是普适性,它对讲授资源的要求相对较低,无论是研究型高校照旧应用型高校,无论是理科专业照旧文科专业,都能实行。
  受访专家进一步分析,“论文替换”方案的难度重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结果获取难度大,无论是发明专利、高程度比赛获奖,照旧创新实践项目结题,都必要恒久投入时间和精神,且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评价尺度更复杂,论文有明白的查重率、字数、格式等要求,而实践结果的创新性、实用性、个人贡献度等则难以用同一尺度权衡;过程羁系本钱高,学校必要跟踪门生的实践过程,核实结果的真实性,制止出现“挂名比赛获奖”“购买专利”等环境。
  正是由于存在这些难度,“怎样防范制度被钻空子”成为“论文替换”改革中最受关注的题目。
  受访专家提示,部门门生大概会通过不合法本领获取替换结果,好比在比赛中只挂名而不到场现实工作,大概通过中介购买发明专利。假如学校不能严酷考核,“论文替换”就大概异化为“结业捷径”,导致造就尺度低落,反而违反改革初志。
  严酷认证增强过程羁系
  记者留意到,为了守住质量底线,推行“论文替换”政策的高校都订定了严酷的配套制度,从结果认证到答辩考核,再到过程羁系,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流程。
  以南航为例,该校称,替换结果均设置严酷认证流程,且要求提供过程性佐证质料。该校已在航空工程学院试点三年,效果表现选择实践结业的门生均匀能得到2.7个企业的任命关照,明显高于传统路径。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传授姚金菊以为,市场的反馈是对“论文替换”质量的最直接查验。假如门生的实践结果能得到企业承认,阐明他们具备了岗位所需的本领,这恰好证实“论文替换”没有低落造就尺度,反而更贴合社会需求。
  姚金菊进一步指出,防范“论文替换”风险的焦点,在于构建一个“比传统论文稽核更严谨、更注意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起首,全过程监视能确保结果真实;其次,实质性答辩能验证门生本领;末了,市场认大概查验结果代价。只有这三方面联合,才气让“论文替换”改革走得更稳。
  “‘论文替换’不是‘低落尺度’,而是‘换一种尺度’。”都城师范大学教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说,改革的初志是构建与多元化人才造就目的相匹配的评价体系,让拥有差别专长的门生都能发挥上风,但这必要严酷的制度计划作为支持。
  在蔡海龙看来,现在,部门高校的试点取得了肯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美满,好比订定更细化的结果评价尺度、创建跨校跨行业的认证机制、增强过程性质料的数字化管理等,只有如许,才气让“论文替换”真正成为提拔教诲质量的助力,而不是毛病百出的“捷径”。
                                                                [                         责编:孙满桃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一纸论文”到多元评价:多所高校冲破结业生唯论文单一评价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