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小小盆友 发表于 2025-10-29 12:36:48

潮评丨官方转达,宜快不宜拖

潮消息客户端 批评员 王彬

图源:启东发布
10月25日,据江苏南通启东市人民当局网站消息,江苏省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发布环境转达:10月18日上午10时许,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内一辆观光车遭遇强风打击侧翻落水。变乱发生后,应急、公安、消防、医疗等单元赶赴现场构造救济。变乱共造成4人罹难,此中1人送医救济无效殒命,3名失联职员当天被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
该变乱是10月18日发生的,10月25日官方转达才正式发出,中隔断了整整一周。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对于此事的相识,基原来自媒体有限的报道和网上的只言片语,至于来自官方的所谓“多方回应”,实则就是“什么都没回应”,多以“不相识”“没听说”等话语敷衍,出现出一种“怕惹事”“不肯沾边”的悲观姿态。这不但未能回应公众关切,更在究竟上漠视了公众的知情权与监视权。
现在,在舆论连续关注之下,这份转达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它并非自动、实时的公布,而更像是一种被动应对。对于一起涉及公共安全与群众长处的变乱,官方转达云云耽搁,显然并不正常。
而转达中那一句“诚挚感谢广大网民及媒体朋侪的关注和监视!敬请各人不信谣、不传谣”,也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惊奇和不解。假如真的感谢和接待监视,那为何此前的回应是敷衍闪躲的而非实时直面的?为何一个环境转达要迟到整整一周?别的,谎言产生和流传的一个关键条件条件是,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公开。在官方迟报与谎言繁殖构成肯定因果关系的环境下,官方风俗性的 “不信谣、不传谣”式号令,显然缺乏说服力,公众也不会买账。
官方转达“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在实际中并非个例,背后也存在一些共性题目。
其一,不少地方仍存在“舆情恐惊症”,面临突发变乱“谈舆色变”,怕说错、怕失事,而且缺乏自动应对的意识与机制。这种回避心态,每每导致信息出口迟滞、回应节奏拖沓,不但错失释疑良机,更在夷由中助长推测,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严峻消耗当局公信力。
其二,部门回应中透露的推诿与甩锅,外貌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悲观应对,实则是“出了事也当没失事”的捂盖子头脑在作祟。这是对公众监视的漠视,也是公共安全责任失守的表现。固然,这种心态与头脑,与“不失事就没事”式的情势主义安全观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重外貌轻实效,只在意能不能“过关”,而非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直面题目。
其三,也阐明实际中政务舆情回应的束缚机制另有待美满和强化。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已发文明白,要创建政务舆情回应转达品评和约谈制度,定期对舆情回应工作环境举行转达,对工作悲观、不作为且整改不到位的单元和个人举行约谈,对不按照规定公开政务,侵占群众知情权且情节较重的,会同监察构造依法依规严厉追究责任。然而从实际看,制度的“牙齿”尚未完全发力,监视闭环尚未完全形成,导致部门地域和部分在面对突发变乱时仍缺乏实时回应的内生动力。将这些要求贯彻落到实处,形成真正的制度,才气进一步制止出现“转达迟来”乃至“转达失灵”的尴尬局面。
总归一句话:“官方转达,宜快不宜拖”,应成为各级当局部分处置惩罚公共变乱的根本准则。信息的实时公开,不但是恭敬公众知情权的根本要求,也是遏制谎言、维护公信力的紧张途径。取信于民,筑牢信托之基,以自动、透明的姿态回应社会关切,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评丨官方转达,宜快不宜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