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既然来了,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s) _# Z. u2 n; ~5 ^# ]0 e" g
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中央的人民汗青博物馆名气并不大,这里生存的一份尘封多年的汗青档案却见证了80多年前中外携手抗击日本侵犯者的汗青。
! A) [! T0 r' l! H. E% \8 ]6 g% E' {0 K" x8 }: x1 B
这是8月21日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的人民汗青博物馆拍摄的由曾到场东江纵队的新华社伦敦分社首任社长黄作梅主笔编撰的《东江纵队与盟军》。新华社记者吴黎明摄# E0 v% t, O# x' Y' F
这是一本平凡信纸巨细、纸张泛黄发黑的条记,封面用红字写着《东江纵队与盟军》。这份档案未经装订,只用别针夹着,页边已脆化。) k6 }# U5 i# W
警惕翼翼地翻开档案,黄作梅这个名字反复出现,表现他是这份汗青档案的重要编撰者。0 z$ W" Y$ l/ w- M
黄作梅作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国际工作小组组长,因在营救盟军战俘、谍报互通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于1947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勋,他借此时机来伦敦建立了新华社伦敦分社。4 O8 @( M- a: r% D0 k
近几个月来记者积极探求黄作梅在英国的足迹,但不停毫无线索。就在险些要放弃之际,记者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外馆藏品体系中发现一条含糊线索:一份归档于“人物杂项文件”下的条目,虽未标明是否与黄作梅相干,但检索关键词“Raymond Wong”(黄作梅的英文名)赫然在列。) v) ~" g" \; T Z4 y
7 {# G) _( f6 v- A# w 这是8月21日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的人民汗青博物馆拍摄的由曾到场东江纵队的新华社伦敦分社首任社长黄作梅主笔编撰的东江纵队援救盟武士员的档案资料。新华社记者吴黎明摄
4 b7 H# G& ^8 t: f/ ` 抱着一线盼望,日前记者一行驱车四个多小时赶赴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央的人民汗青博物馆。这份贵重的汗青文献弥补了关于黄作梅及中英在二战中并肩战斗的一段空缺。博物馆馆员表明说,20世纪90年代,英国共产党曾持有的大量档案资料存入人民汗青博物馆。据馆员回想,自其2011年任职以来,仅两至三人曾预约查阅这本册子。
$ ~; P/ x% E- v- \5 i5 {, _( | 这份档案内容分为三个部门,具体记载了中共向导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怎样与盟军协作,营救被俘盟武士员、开展武装斗争、机密通报谍报等,包罗官方记载、感谢信和回想文章等。, f. Z, N/ ^) ]# i4 C. c
1944年2月,美军第14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的战机在香港上空与日机鏖战时被击中,他被东江纵队游击队员救起,这一过程被记载在这份档案中。“有两个孩子照顾他多日,直至他可以或许安全地从山路被转移到一个安全的所在。克尔中尉和游击队员们在一起,直至伤口病愈……”档案中还附有克尔的感谢信。
/ o& f, o+ J ~; H 档案中包罗一位名为F·P·富兰克林的战俘写的回想文章:“我仍清楚记得那一天,一名美国飞行员在战斗中被日军击落伍,从高空跳伞……我们深知日本人的暴虐,本能地为他祷告。然而,当谁人身影消散在山岭另一侧时,我们完全没想到——欢迎他的并不是仇人,而是朋侪。那是中国游击队员——他们把这名美国盟友从殒命边沿救了下来。”
# [8 I- _% E6 V" b2 @; W) h3 Z: e1 `. W! B" A9 Y
图为8月21日,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的人民汗青博物馆,新华社记者拍摄由黄作梅主笔编撰的《东江纵队与盟军》。新华社记者郑博非摄
0 v! `( C+ i5 i 档案文件中还记载了东江纵队与盟军方面开展的谍报互助。时任美军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在电报中称:“若无东江纵队的尽力帮忙,这场战役的了局恐难以实现。”
/ {: x; n* F: D0 N' `5 M _' Y 黄作梅本人还撰写了长文,回首东江纵队与盟军多方面的互助环境。据他回想,1942年东江纵队与英方在携手抗日方面举行全方位互助,仅营救盟武士员就有80余人。
% M) e8 I: X# H p$ b+ ] “酷爱的黄老师:我没有充足的中文程度来完备表达我和我的战友们对你们工作的感激之情,但我仍要努力说几句。我永久不会忘记你和你的同道们给予我们的资助。我不但感谢你们为我个人所做的统统,更对你们在中国抗击日本侵犯、消除其影响的朴拙积极致以高贵敬意。”这是美国水师准备役中尉马修·J·科尔宾写给黄作梅的信。
" @% R. J& D4 p( y! F; D& p/ P
, c# \( c* h+ g0 R图为黄作梅像。新华社发
. f( }1 ]" u, i" X- ? 得知新发现这些汗青资料,黄作梅之子黄伟建非常惊喜。他在电话里说,多年来他不停寻访父亲的足迹与笔墨,从来不知,更没有看到过他父亲亲手完成并留在人间的作品原件,现在终于心满意足。
# O( l. R& L! o! \: `/ m2 | 通话后,黄伟建用微信给记者发来一段笔墨:“非常感谢你们发现并找到了我父亲80年前所撰写的有关东江纵队与盟军互助、在香港营救国际友人的汗青档案。它充实了当年东纵在港营救国际友人工作的详细内容与细节,使东纵汗青研究得以更加美满,同时也使我对父亲的相识与感受更加深刻、真实与暖和……”(记者:吴黎明、郑博非、袁亮;视频:孙硕、董亚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