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既然来了,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的阅兵日记】
% U7 t" o7 ~& x8 T
: }) t* t6 e0 c( z' L. B: `/ V% M
3 Q. c0 F' ]0 K. G 本年是我入伍第26年,这是我第四次到场受阅。当阅兵这一刻真正到来,我的心田照旧难掩冲动。只管在年轻的战友眼前,我已经是“老师傅”了,但同时保障三型轮式两栖装备受阅照旧头一次。在这次使命中,我领导团队精致维护,顺遂保障铁甲洪流浩大驶过天安门前。我的军旅生活又多了一座令人自大的里程碑——20多年来,从63式到11式,我这双手,保修过4代18型铁甲战车。
! l) v5 `4 Q1 z7 b3 ?0 M
5 {* j$ H% y+ b" C) y; J; c' G8 v
/ }8 {& ]9 q4 L! W/ V5 g5 h2 v( E 我第一次打仗的是63式水陆坦克,当年跟着师傅钻进满是油污的底盘,在昏黄的灯光中,靠一把扳手、一把榔头敲打补缀。2009年,我到场保障新型两栖步战车受阅。当时候,我自以为已经成了战车维修调养的行家里手,闭上眼都能拆装变速箱,可第一次打仗这个新车型,我照旧遭遇了认知颠覆:老装备的故障都在明面上,靠眼睛看、耳朵听就能定位,而在新战车驾驶舱,表现屏上跳动的故障代码急得我满头大汗。那一刻我明确,光带扳手不灵了,得带电脑、带新知识,才气摸准电子体系的“性情”。再厥后,某新型两栖突击车上,全车的传感器像神经末梢般密布,我们只需看数据屏上跳动的参数就能对车辆各项环境一览无余。铁甲战车,早已从齿轮咬合升级为数据奔流。我们装备保障职员的战场也在拓展——用激光定位仪确保定位正确,用红外传感器精准计时测速,给车辆加装雷达安全报警器确保车距安全……如今,我们维修班早就能通过智能信息体系正确把握战车状态。
7 {% C, Z" C) I4 G+ w2 O 20多年里,装备更新、技能迭代越来越快,可我还对峙着每周带徒弟钻车底的风俗。传感器固然更敏捷,但金属疲惫的裂纹更直观,数字化技能再先辈,咱这老技术也不能丢,得给战车上个“双保险”。我始终信赖,强军征程的暗码,既在尖端技能的突破里,也在一丝不苟的一样平常中。
4 }1 m$ A9 |! T6 M6 s4 n) O. S 我人生中凌驾一半的时间都待在队伍,四次受阅见证了我的不停发展。预测前路,我会继承将本身的奇迹拧紧在强军兴军的螺栓上,在数字与钢铁的交响中,奏响属于中国武士的任务强音。
. L; e4 w; m, C% O (光嫡报记者刘华东采访整理)7 L9 V' @ `. G2 o1 E( ?: g
《光嫡报》(2025年09月04日 13版)
1 O( O7 E6 p; y! s5 D" f: d9 s [ 责编:李伯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