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既然来了,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场辩说,翻出两种了局。一个人领跑,一个人跌停。有人在料想之中,有人彻底不测。9月27日晚上,中天办了国民党主席第二场辩说。舞台上只有五张椅子,少了卓伯源。来由很直接,中天和他之间的抵牾还没解开,约请函也就发不出去。这一扣子一开始就没系好,背面发生的每一步,味道都变了。$ g+ |. B0 g6 u" F0 ^* f) W: q
开始引爆话题的是郝龙斌,他暂时提前到场,被不少观察者盯住了。张亚中在辩说开场前话里带刺,暗示大概有生意业务。没人给出证据,现场也没更多阐明。但这句话像根刺,扎在许多人的内心,让人不由得开始对这场辩说的公平性打问号。2 v& o5 f$ r" V0 ^
3 V- F+ k- y. ~( ~8 g, D# h( [
# u2 _" A6 |! j7 n5 T" ?中天在辩说前给了一份民调,数字很美丽,郝龙斌28.1%,压过郑丽文的23%,罗智强17.4%,边看边颔首的人不少。这是赛前的预演,气魄上稳住了郝龙斌的第一。可真正开打,观感就复杂了。' S, s7 t( h+ B4 V4 H# _
那天的台上,节奏快,炸药味浓。郑丽文的状态连续住了,她的表达完备,逻辑顺,收放有度。镜头切到她的时间,语速不赶不慢,条理够清晰。张亚中完满是另一种风格,火力拉满,尤其两岸议题上抛观点、上论证,麋集打击,气场很硬。罗智强也不示弱,节奏快,句句顶在题目上,冲劲儿足。郝龙斌看得出是有备而来,许多段落在读稿,语气稳,却缺了点灵动,亮点并不多。蔡志弘的存在感很弱,偶有发言,也没掀起太多水花。; Y) \" m3 Z9 R3 h/ ]8 P5 L K1 a
真正的反转发生在台下,辩说一竣事,中天立即在媒体端抛出互动投票。到9月28日晚上8点半,投票人数去到了四万左右。效果令人咂舌。郑丽文拿下68%,一骑绝尘。罗智强16%,居第二。张亚中10%,还算稳固。郝龙斌呢,只剩可怜的6%。赛前28.1%,赛后6%,像坐了趟过山车,一松闸就直冲到底。
7 R. ?3 _8 y) x2 [/ I ~1 N
; k1 }$ I0 d9 o4 u; D( F
0 M. Z# b7 V- {8 k* x这下子,许多人名顿开,为什么朱立伦暂时取消了由党内主理的候选人辩说会,改成电视政见会。一个字,稳。淘汰正面临决,低落不测,制止再出现这种台上台下两张面貌的尴尬局面。政见会念稿、宣示、摆数据,安全得多。只是,选的是主席,不是朗读角逐。观众看的是本领、是判定、是气场,逃不掉的。
. ?9 q1 K! e+ G; k3 a1 |0 m+ I更故意思的是,郝龙斌在这场辩说里还主张淘汰政见会场次,把核心转到花莲灾情。政治要有人味,这话听上去没弊端。但对面的张亚中、蔡志弘立即反对。蔡志弘话说得很直:能多办就多办,不应少办。一个要降温,一个要升温,门路图摆在台前。1 J) H- h0 F( N# u5 H
那里说降温,这边舞台却越搭越大。团结报和TVBS定在10月2日晚6点到8点半再办一场,六位候选人全数到齐,卓伯源也会登台。这将是他初次和其他人正面临话。缺席的捏词没了,无论是理念、政见、构造本领,现场比武,看得最清晰。9 k# ]# A5 `& I' `
/ d5 f6 q! q& u' M0 p$ u! y; A! q9 K- o& X; ^6 E
民调这件事,更耐琢磨。岛内这几天出了不少数据。漂亮岛电子报给出的数字,郝龙斌22.2%居首,郑丽文12.2%,罗智强10.4%,张亚中2.8%。ETtoday的样本里,郝龙斌更高,33.8%,郑丽文18.8%,罗智强14.2%,张亚中1.8%。至于最敏感、最贴近选票走向的党员民调,郝龙斌27.6%领先,郑丽文22.4%紧追,罗智强18.4%第三,张亚中4.5%。
N' Y+ B$ } I! Y# k一边是网络投票的风向突变,一边是机构民调的上风稳固。这两种数据,指向经常差别。网络投票有即时感情、有粉丝动员,谁更会招呼、谁的支持者更活泼,每每更吃香。机构民调靠抽样和方法,跑出来的是更稳的根本盘。两种视角都不能抛,也都不应绝对化。看门道的人,会把它们摆在一起看,比走势、看变革,而不是只盯某一个刹时的数字。9 n/ r7 Y( \+ E# \5 h% f
舞台即人设,辩说是把候选人拉到同一条线上,放在强光下。从政策明白、表达本领,到临场反应,全部袒露在镜头前。有人在这种情况里会发光,有人则会变得僵硬。读稿不是原罪,但观众能看出谁在讲内心的东西,谁在念一篇预设好的稿子。那6%不但是一个数字,是观众给现场体现打的分。也难怪,要求少办一点的声音,会被猜疑是在躲。* h& {8 T& S! \- E5 Y4 `0 }3 M
- @. P! E( m4 |$ E$ m: S% ~$ S$ g% O# U4 K: ]6 E3 ~
话说返来,也别急着给人判极刑。党员投票,靠的不但是台风,构造动员、地方网络、派系关系,都在发挥作用。郝龙斌手里有传统上风,这是多数民调都表现的。他要守住的,是这块根本盘别松动。郑丽文要做的,是把网络声量、辩说舞台的上风,转化成构造上的穿透力。罗智强在辩说里冲劲足,若能把16%的网络支持稳住,在党员中再捞一点,比赛格局就会更挤。张亚中的战斗性,得当议题攻防,也得当定调门路。他的支持度不高,却能在政策辩说里牵动其他人跟进。蔡志弘和卓伯源,受限于存在感,10月2日是补课的窗口,这场要是再平,背面就很难翻。
2 \ D7 X/ m) d$ \9 l两岸议题也是个分水岭,张亚中在这块显着占优,观点密度高,理路完备。这对岛内的一部门选民和党员,是有吸引力的。可这种吸引力能不能放大,要看对手怎么接招。是接住继承往深里谈,照旧绕开,把核心拉回构造、选战、灾后管理。这就有了门路上真正的分野。辩说的代价就在这儿,看谁带节奏,看谁能把题目表明白。3 L9 k, B& ]9 L* g4 H9 L& h# u
从现在的公开数据看,短兵相接会发生在郝龙斌和郑丽文之间。热度越高,对郑丽文越有利。场次越多,舞台越大,她的空间越大。反过来,郝龙斌的挑衅,就是把稳,把团队和地方的支持巩固住,别让根本盘跑掉。这是一场动能与盘面的比力,谁都赢不了轻松仗。* X. j( F$ `$ U& i
这场戏还没到终幕,中天的舞台点了火,团结报和TVBS的舞台会把火烧得更旺。谁会被热度成绩,谁会被热度烫伤,很快见分晓。 |
|